来源:江南都市报(jndsbfgzxw)
作者:梅西、谢宗权、吴俊
江西省高安市伍桥镇沽塘村委会坐落在赣西九岭山余脉的半山腰,辖9个村民小组,全村户余人口,经济结构以传统水稻种植为主。
年3月,受组织委派,高安市发改委干部游志卫同志来到沽塘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一年多来,他积极协助镇、村两级建强基层组织,完善基础设施,发展扶贫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为贫困群众排忧解难,赢得了上级组织的认可和群众的拥护。年,他被高安市委、市*府评为年度全市“优秀第一书记”;今年11月,他再次被市委、市*府表彰为“脱贫攻坚先锋模范”。
*建挂帅,建强基层组织沽塘村体量较小,经济基础一度比较薄弱。过去,村支部班子思想保守,鲜有作为,在群众中威望不高;有经济头脑和一定经营能力的村干部忙于自己的产业,心思不在村里。沽塘村*支部被上级*组织列为软弱涣散*支部,亟需整顿。
游志卫书记驻村后,积极协助镇里建强村支部。他向镇*委、*府大力举荐村主任主持村支部工作,经组织考察,村主任朱卫兵升任村支书。游书记又从村民中发现一位致富能力强、有胆识有担当的年轻人朱伟,将他吸纳进村两委干部队伍。很快,一支包括游书记在内仅有5人的村级领导班子建立并运转起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逐步发挥。
游书记走访贫困群众
游书记村马不停蹄地走访全村30多名*员和所有贫困群众,征求他们对沽塘村改进作风、发展产业、完善制度、脱贫致富等方面的真知灼见。*员们纷纷表示全力支持村两委的工作,尤其是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村里有了主心骨,有了村组干部与*员中坚力量的支持,沽塘村各项工作开展得有条不紊、势如破竹。今年,村里通过盘活闲置资产,引进加工项目,村集体经济首次突破5万元。
完善设施,筑牢强村基础过去,沽塘村在基础设施方面欠账太多,老百姓不满意、不答应、不高兴。游书记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去年秋天,他就频繁地在镇里、市农业农村等部门奔走,不辞辛苦争取到今年实施的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加之完善相关配套设施,总投资多万元。目前,项目正在加紧进行。项目完工后,村里的生产条件将大为改善。
年以来,游书记与村两委干部向上级申请建设3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投入各类资金多万元,建设乡村公路10多公里,改水改厕改塘,绿化美化亮化村庄,村民的安全感、满足感明显增强,幸福指数大大提升。
今年以来,村里以“三化”建设为契机,投资50多万元,加强村部*群服务中心建设,硬件、软件设施一步到位,现在,村民不出村就能办理许多以前需跑好几里山路到镇上才能办的事。群众说,游书记到村后,村里面貌焕然一新,老百姓办事更便捷,*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
产业扶贫,助力脱贫攻坚游书记驻村后,把扶贫作为第一要务。他努力争取项目和资金,发展扶贫产业,带动贫困群众脱贫增收,为贫困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他与村干部一道,争取上级扶贫资金12万元,并亲自参与规划建设,开发50亩荒坡地种植油茶。目前,油茶苗已全部栽植,长势良好。三五年后,扶贫基地的经济效益将显现出来,日益壮大村集体经济,助力贫困群众巩固脱贫增收致富。
游书记察看油茶长势
游书记鼓励朱建国、李显达、胡友玲等贫困户养牛脱贫增收,多次到贫困户家,动员村民集中建设牛栏近平米,建设牛粪污水处理池,并为他们落实产业奖补资金元。贫困户范晋粮老两口有酿米酒的好手艺,游书记通过各种渠道,为他们推销甜米酒多斤,仅此一项范晋粮一家今年增收0多元。
游书记的热心帮扶,为贫困户脱贫增收提振了信心,拓宽了渠道。今年,全村19户21名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元以上,全部脱贫,这凝结着游书记无数的心血与汗水。对此,他欣慰地说:“作为驻村第一书记,职责与使命决定了我的目标与任务,体现着我的价值。我的心,已经与大山、与这里的贫困群众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戳右下角,让更多人看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