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岑溪,有一对父子作家,他们喜爱创作诗联,却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他们有着父慈子孝的深情,也有彼此扶持的温暖,他们就是南渡镇西竹村的陈履省和陈英训父子。多年以来,他们父子两人以鲜明的个人风格构成一道独特的诗苑风景线,在我市的文学界传为佳话。
吟诗作对闻名乡里
陈履省出生于岑溪南渡镇西竹村的一户农民家庭,在少儿时期便对楹联产生浓厚的兴趣,因受到同村叔伯的鼓励,更加沉醉于楹联的创作。他善于从生活中寻找灵感,喜好为村民撰写春联、结婚对、新屋对。
我家里二伯是老诗人,我们村里有个陈鲁,我经常听他们吟诗作对。第一次听到他们出的上联“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当时我就想出了下联,“司机开飞机,飞机起,司机喜。”他们就鼓掌说,这你都答得上来,就是平仄不是很好,大家是仄声。第一次答对联就得到了鼓励,我对这个就更加有兴趣了。
陈履省
陈履省告诉记者“只要一有灵感就会去创作,即使是在睡眠中也会爬起来去写下。”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作品频频在全国各类诗联赛事中获奖。
年安徽省芜湖市春联大赛三等奖
年福建省南安市“人口杯”全国诗词大赛三等奖
年“沣京杯”全国反腐倡廉诗词楹联大赛三等奖
年广西春联作品征集大赛金奖
年广西春联作品征集大赛银奖
…
…
陈履省潜心写字
除了擅长楹联,陈履省还写得一手好字。平日里,他常常给村民撰写楹联,也因此赢得了村民的交口称赞,闻名遐迩。逢年过节时,他还会参加一些单位和网站组织举办的免费为群众书写赠送春联活动,用楹联为老百姓送去新春的喜乐。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来到陈英训家,映入眼帘的便是他的楹联作品,细细揣摩文字中隐含的深意,在不经意间就勾住了读者的心,沉醉在他的文学世界里。在冬日的暖阳中,他与记者畅谈起自己创作的诗词对联。
陈英训告诉记者,因为从小在父亲陈履省的耳濡目染下,他也渐渐地爱上了吟诗作对。
从西安文理学院毕业后的陈英训成为了岑溪市归义中学的一名数学老师。教学之余,他热爱文学写作。系岑溪市作家协会会员,岑溪市楹联学会副会长,岑溪市碧溪诗社副社长,梧州诗词学会理事,广西诗词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任联都论坛、中华诗词论坛版主。作品散见于《梧州日报》、《中华诗词》、《八桂诗词》、《中华楹联报》等多种报刊。
陈英训近4年的作品多收录在《陈英训诗文集》中,共余篇。打开《诗文集》,一股清新之气扑面而来。小镇的,城市的,畅游山水的惬意,时代发展的色彩,举凡陈英训走过的道路,驻足的地方,都有诗联留存。
从《诗文集》可以看出陈英训不是一个多愁善感,只盯着鼻子尖儿底下那块小情调的人。他的视野延伸到遥远的地平线;他的目光,总是不放过故乡的每一寸土地。他的诗联里既有对改革开放的赞美,也有对现代发展的歌颂;既有对生活的妙悟,又有对人生的思索。因此,他的诗联,才在浓郁的乡土气息中,显示出不单薄、有深度的特色。
自年起,陈英训便积极参加全国各地的征稿活动,共获奖一百余次。
河南“全顺杯”全国诗词大赛二等奖
梧州市“颂歌献给十八大”诗词大赛二等奖
“圆梦中国文明北京”春联征集银奖
广西春联征集金奖
广西国防征文二等奖
…
…
《望海潮·岑溪旅游》
陈英训
岑溪山水,问今奚在,请君一览风光!登第一峰,天龙顶上,胸襟任是舒张。云海幻无常。眺层峦叠嶂,三两村庄。草甸斜坡,有时游过几牛羊。
诚来石庙烧香。饮仙泉一掬,福佑安康。如要靓茶,茶壶竟是、天然巨石苍苍。逢酷暑骄阳,宜去白霜涧,共浴清凉。无愧旅游胜地,乃南国天堂!
情动乎中,发而为诗。陈履省、陈英训父子以发乎肺腑的真情,在故乡的大地上,营造出自己的诗联殿堂,让人一走进去便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好一对岑溪诗坛的"父子兵"!父亲言传身教,儿子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实在让人敬佩!
岑哥
溪妹
你看陈英训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文学功底居然这么好,以后你不能再问我语文是不是数学老师教的!
噢,那好,那你的语文是美术老师教的吗?
岑哥
岑溪新闻网
图片:覃孔昌
文字:陈剑芸
编审:卢世蓉
爆料、投稿请联系—
合作、领奖、咨询请联系—
邮箱:cxgdw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