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匆匆过去一大半,
今天就为大家盘点一下上半年
梧州市生态环境局
为了建设美丽梧州都做了哪些事吧~
今年以来,梧州市生态环境局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自治区和市委、市*府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决策部署,大力弘扬“海纳百川、力争上游”新时代梧州精神,践行“四干”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市各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面开展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大气污染防治深入推进
印发实施《梧州市年度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实施方案》,以“PM2.5+O3”双防双控为攻坚重点,在持续抓好秸秆禁烧、城市扬尘、烟花爆竹禁燃禁售等面源污染治理的基础上,开展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工业窑炉大气污染综合治理、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等大气污染攻坚措施,全力改善全市空气环境质量。持续实施“污染削峰”预警响应机制,严格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措施,力争污染削峰。年1月1日至6月30日,我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为%(全区排名并列第1),比去年同期上升1.1个百分点;未发生污染天,同比减少2天,PM2.5浓度为2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8%。
水污染防治取得成效
一是继续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定期开展巡查,不断巩固市级和县级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效果。全面开展万人千吨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重点整治农业面源污染和农村生活面源污染问题。二是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加快推进2家省级以下级别工业集聚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配套管网建设,加快市第三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和配套管网建设,提高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
三是加快推进取水点上移工程及上移后新取水点的水源保护区划定调整工作。三龙水厂新取水点已于5月9日通过竣工验收,桂江段和浔江段南岸取水点上移工程有序推进,市区临港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与三龙水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调整工作顺利通过市级专家审查会审查。
四是强力推进义昌江氨氮超标问题整改。印发《关于持续开展岑溪市义昌江水环境综合治理情况调度的函》,全面跟进义昌江水环境综合治理方案、进展及整治工作领导批示、会议纪要、协调督办等文件的落实情况,目前义昌江出境断面水质逐渐趋好,由之前劣Ⅴ类水质转变为控制目标Ⅲ类水质。
年1-6月份,我市国控与省控断面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为%,国家水污染水质目标考核的西江-封开城上断面和浔江-石良角断面水质均达到Ⅱ类水质标准,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为%。在生态环境部公布的年1-5月全国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排名中位列全国第12名(1-6月排名尚未公布)。
治土治废全面推进
坚持“防、控、治”三位一体,推进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排查整治,强化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建立疑似污染地块名单、污染地块名录、污染源整治清单等,完成了有关企业旧厂土壤场地治理修复,整治了有关企业废气无组织排放问题。截至6月26日,我市完成剩余的13座加油站46个地下油罐防渗改造,全市地下油罐防渗改造任务提前完成,有效保护了地下水环境安全。按照“内部管好、外部堵住、基础建设、推动发展”思路,对内建立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对外与邻近多市建立突发环境事件处置合作机制,构建了联防联控新局面。深入推进各类专项执法行动积极推动危险废物全程监管、遏制固体废物非法转移和倾倒。持续推进工业废物存量清零专项工作,指导有关企业消化酸洗污泥、废油渣、废渣、煤焦油的转移处置,完成钢铁行业废渣堆存场所问题整治。
环境执法监管从严从实
一是持续保持环境执法高压态势。今年以来,全市出动环境执法人员近人次,检查工业企业、饮用水源地、大气污染源及其他污染源约家/次。
二是进一步完善部门联动机制。持续优化涉嫌环境违法犯罪案件衔接工作机制,将申请公安部门提前介入案件调查的条件由“涉嫌环境犯罪的监测报告”改为“出具涉嫌环境违法犯罪的意见书”,极大压缩了申请时间。
三是进一步完善打击跨省非法转移联动机制。与贺州、肇庆、云浮等两广多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和突发环境事件合作机制,严厉打击非法转移倾倒危险废物和固体废物等环境违法行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对全市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城镇污水处理厂开展全面检查,确保环境安全。
环境突出问题整改落细落实
全力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制定督导检查和整改验收销号备案指引,实行分类整改、分类验收。年中央环保督察反馈的9个重点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交办的个群众信访件已办结个,完成率为98.6%。年“回头看”督察反馈的13个重点问题已按期完成9个,件群众信访件已完成件,完成率为93%。年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涉及的8个重点问题正在有序整改;74件信访件已完成52件;35个现场发现问题各部门已上报完成整改8个,其余27个问题整改正在有序推进。
积极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主动服务指导,加快重大项目通过环评审批。通过提前介入、跟踪服务、主动给予建设单位业务指导等方式,高效推进我市“双新双百”以及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属梧州项目的环评审批,年广西“双百双新”产业项目推进属梧州项目共22个项目,已完成环评审批项目21个,完成率95.45%(剩余未完成的项目为业主已撤资,实际完成率%)。截止到年5月底,已下达年第一、二批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新开工、预备)属梧州项目共33项,已完成环评审批24项,完成率72.72%。
二是全面推进排污许可制实施工作,企业持证排污,规范环境管理。截至年6月30日,共计核发张排污许可证,发证完成率%,完成率在前区排名前三。
三是加强协调配合,推进“三线一单”编制工作。到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完成了生态空间、水、环境空气、土壤质量底线,水资源、矿产资源等资源利用上线以及环境准入清单等专题的对接,确保“三线一单”编制工作落地落实。
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
一是市、县两级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体制的构建,进一步强化各级*委、*府部门属地责任、领导责任、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
二是扎实推进生态环境部门机构改革、垂直管理改革、综合行*执法改革等“三项改革”。改革后市生态环境局行*编制增加率达31%,并设立7个派出机构,由市生态环境局直接管理。组建梧州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执法支队,核定编制75名,领导职数4名(副处级支队长1名,正科级副支队长3名),较改革前编制数净增33名,领导职数增加1名,明确各县(市)生态环境局实行“局队合一”体制,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力量得到显著加强。
三是先进模范不断涌现。近年来,我市生态环境系统大力弘扬“四干”精神,大力开展“作风兴市”活动,认真践行“书记在现场”工作法,当好“施工队长”,真正做到问题在一线发现、*策在一线实施、工作在一线推进,涌现出一批在守初心、担使命上表现突出的最美环保人,如廖晗、余小坚、蒋国栋等同志,他们的典型事迹形成了新时代环保人的榜样力量。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胜之年。我局将紧紧围绕“环境质量只能变好、不能变差”这条主线,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为人民群众创造出一个山清、水秀、景美、岸绿的美好环境。
仙女都在看点点点,赞和在看都在这儿!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