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是个很适合寻幽探秘的地方,独特的旧街小巷背后总有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像是有一个叫烂*楼巷的地方,恐怖的名字让人浮想联翩——难道这里曾经闹过*?
非也。其实,烂*楼巷得名的真正原因是巷里一处叫烂*楼的建筑。据说,这栋建筑原属于一位美国华侨,约19世纪中他从美国来到澳门后,在今天的烂*楼巷与玫瑰里交界处建了一列西式楼房,并命其名为“兰桂楼”,而面向玫瑰里的一边则建有阳台(澳门人称这类建筑为“骑楼”);今天玫瑰里又被称为“骑楼街”,便是因此而得名。后来兰桂楼辗转之下卖给了一名经营“卖猪仔”的商家,所谓的“卖猪仔”指的是把华人贩卖出国充当劳工,当时此行业正值兴盛,许多“猪仔馆”纷纷在澳门设立。这位商家将兰桂楼变成猪仔馆,谁知一场大火把楼焚毁,30多名“猪仔”葬生火海,而火灾后兰桂楼也成了一栋生人勿进的废墟。就这样,兰桂楼变成了“烂*楼”。
烂*楼被拆之后,这边就变成了一块空地。每到下午开始有地摊摆放,贩卖老旧的物品,到了晚上旧货地摊收摊之后,又会有说书的到这里来摆摊。尤其在二次大战之后,许多难民逃难到澳门,为了取得金钱过日子,会将随身的物品进行典当或摆地摊出售,多为古董、字画等等的名贵艺术品,后来随着战争结束,难民纷纷离开澳门,烂*楼的旧货地摊市场开始变得冷清。但仍有不少散户租了店铺,某些小店看起来残破老旧,里面却收藏了许多珍稀的古董旧货。虽然,今日所见,烂*楼巷里的大部分空地与旧楼都被陆续改建成住宅大厦,唯一不变的就是它仍是许多澳门人心中淘旧货的宝地。
烂*楼巷
烂*楼巷与玫瑰里交界
(图片均由编者所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