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岑溪,上灯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场盛宴。它意味着在这几天里,你将有享用不完的美食,畅饮不尽的美酒。你还会为亲朋好友准备一些丰厚的红包,以示祝福。上灯节,这个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节日,可以追溯到遥远的汉朝,曾广泛流传于两广地区。而在岑溪,这个节日更是被赋予了特别的隆重。这里的人们会提前挑选精美的花灯,准备在正月初十这一天举行盛大的“上灯”仪式。无论是市区还是农村,人们都会忙碌于预定酒席、准备食材,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可以说,上灯节是岑溪人的一个重要“饮日”,充满了欢庆与祝福。↑市民们正在精心挑选各式各样的花灯。↑街头巷尾,花灯璀璨岑溪的街头巷尾,花灯璀璨夺目,各式各样,美不胜收。这些花灯中,既有纯手工制作的匠心独运,又有寓意吉祥的灯联点缀,使得节日的氛围愈发浓厚。从中不难看出,岑溪人民对上灯节的热爱与重视。↑琳琅满目的花灯盛宴在岑溪的街头巷尾,各式各样的花灯交织成一场视觉的盛宴。它们形态各异,匠心独运,每一盏都承载着人们的期望与祝福。这些花灯不仅美化了节日的夜晚,更在无声中诉说着岑溪人民对上灯节的热爱与期待。↑上灯节需贴的灯联“上灯”这一传统习俗源于汉朝,据《岑溪县志》记载,在每年的正月初十,当地有男孩且该男孩在当年正月初十前出生并已满月的人家,都会在这一天举行盛大的庆典。他们悬灯设宴,邀请亲朋好友共同庆祝,分享这份喜悦。
在白话中,“上”意为“挂起”,“灯”与“丁”谐音,因此生男孩也被称作添丁,即“添灯”,俗称为“上灯”。这一庆典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是在正月初十日零时左右,“灯头阿爸”(即男孩的父亲)会前往本村社公处祭拜,并将花灯盏悬挂在灯棚上。家中正厅及祠堂也会挂上花灯,上面写着男孩的名字。负责写族谱的长辈见到花灯后,会将男孩的名字记入族谱中。
接下来是“暖灯”环节,从正月十一持续到十五,这段时间里,“灯头阿爸”需要早晚前往社公处上香、添油,以确保花灯能够日夜不熄。这一环节既表达了人们对新生命的祝福,也寓意着香火的延续。
最后是“落灯”环节,在正月十六日这一天,“灯头阿爸”会杀鸡敬奉祖宗和社公,并将花灯取下挂回自家之中。这一举动寓意着父母已经将祈愿告知天神,希望天神能够保佑孩子健康成长。同时,这一天也会举办一场盛大的“落灯酒”,那些未能参加“上灯酒”的人们可以在此时补上这份祝福。↑岑溪上灯酒的寓意在岑溪,上灯节被一些人视为专为当地男孩子设立的节日,这似乎反映出一种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但这种看法并不被广泛认同。也有人指出,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的岑溪已与过去大不相同,现代社会更强调“男女平等”的理念。因此,上灯酒不仅仅是对新生命的庆祝,更是亲朋好友间的一次团聚,大家举杯畅饮,畅聊家常,分享这份喜悦与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