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陶瓷信息》联合主办的“陶业长征——全国陶瓷砖(瓦)产能调查”活动,完成对广西产区建陶企业产能的统计。
截止年8月,广西现有建筑陶瓷生产企业44家(年47家中,1家已闲置近3年,1家破产、1家被合并),生产线条,其中陶瓷砖生产线条,日总产能.3万平方米;发泡陶瓷砖生产线2条,日总产能立方米。
陶瓷砖生产线中:
◎抛釉砖线35条,日总产能97.1万㎡;
◎仿古砖线18条,日总产能40.9万㎡;
◎瓷片线15条,日总产能61.3万㎡;
◎中板线15条,日总产能57.1万㎡;
◎外墙砖线11条,日总产能14.6万㎡;
◎大板/薄板线5条,日总产能10.9万㎡;
◎地铺石线5条,日总产能4.9万㎡;
◎小地砖线2条,日总产能3.2万㎡;
◎广场砖线1条,日总产能0.7万㎡;
◎地脚线1条,日总产能0.6万㎡。
广西现代建陶产业集群,自年于南宁武鸣起步以来,18年间陶瓷砖持续保持增长态势,是目前国内发展最为稳健的产区。
年与年相比,广西陶瓷砖生产线数量净减7条,但日总产能却略增9.18万平方米,按每年生产周期天计算,年产能新增0.28亿平方米。
过去2年中,不少企业对原有生产线进行技改升级,甚至重建,生产线迭代方向主要是高效率、低能耗,以致单线产能持续提升,陶瓷砖平均单线日产能从年的2.45万平方米上升至2.70万平方米。
受市场变化影响,陶瓷砖品类占比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中:
抛釉砖生产线再增3条,日总产能增长13万平方米,产能增幅达15.46%;中板生产线增加4条,日总产能增长18.8万平方米,产能增幅高达49.09%;地铺石生产线增加2条,日总产能增长2.5万平方米,产能增幅.17%。
仿古砖生产线虽然减少3条,但日总产能仅减少1.2万平方米,这源于部分仿古砖生产线改造提产;瓷片生产线减少7条,日总产能减少15.6万平方米,产能降幅20.29%;外墙砖生产线减少7条,日总产能减少9万平方米,产能降幅38.14%。瓷片、外墙砖,不仅在过去2年间生产线、产能双双持续下滑,且存在数条生产线闲置情况。
与此同时,岑溪高峰陶瓷、藤县协进陶瓷、贺州恒希陶瓷、桂平冠陶瓷业等企业年在建、筹建生产线5条,主要生产方向集中在中板、抛釉砖等常规产品,且均为单线日产能4万平方米以上的大线;此外,多家企业规划待建生产线23条,其中部分生产线已明确即将启动建设。
在建、筹建生产线一方面来自头部企业产能转移和扩张,另一方面源自部分企业经营不善关停后被盘活后原有生产线更迭。可以肯定的是,未来2-3年间,广西建陶产能仍将略有增长。
此外,得益于当前广西相对较为稳定的生产环境,广西陶瓷生产企业从业人员人,其中一线生产工人人,较年略有增加。
企业供图,图文无关
藤县:
产能增长暂缓
产业链条延伸
从年—年,8年间藤县作为新兴产区,以产能的高速增长,受到行业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