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乡村看小康”系列报道④
本报记者潘登夏晓云通讯员覃波实习生李碧燕
笔直的大道,几乎与市区连成一片;电子厂、纺织厂等村办企业的流水线上,来自当地的群众正在忙碌;社区文化中心里,不时传来居民的欢声笑语……
7月13日,记者来到岑溪市马路镇马路社区,看到了这样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美丽画卷。
“咯咯咯……”天刚蒙蒙亮,社区居民李坚就起床赶到鸡场忙碌。两年前,他与岑溪市外贸鸡场有限公司签订养殖古典三黄鸡合同。这是一种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种苗、饲料、技术等由公司提供,出栏时由公司保价回收,“今年,已经出栏4万羽,预计全年出栏12万羽,纯利润达到60万元。”李坚高兴地说。
近年来,古典鸡已成为岑溪市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位于马路社区的岑溪市外贸鸡场有限公司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采用“企业+基地+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利益共同体模式,把岑溪特色古典鸡从分散、小批量、低效益的个体养殖行为转变为产业化经营。
目前,以马路社区为核心区的古典鸡养殖,已覆盖该市14个镇的所有行政村和邻县部分区域,年出栏肉鸡达多万羽,产业链上的农民达多人,年产值超10亿元,带动多户农民脱贫致富。
与李坚相邻数百米,就是广西传奇人物莫寿全的家。年4月,20岁出头的马路团总支书记莫寿全,把六名团员组织起来成立了互助组,这是广西最早的农业生产互助组之一,也是当时广西第一批四个农业合作社之一。那一年,合作社收入增长了42%。
“尽管莫老今年5月已经去世,但是他的干劲一直鼓励着大家。”马路社区红太阳顺泰桂圆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黎强称。据介绍,该合作社带动农户多人收购加工桂圆肉,培育出的马路“全兴”牌桂圆,并在中国桂圆市场占到半壁江山。
走进今天的马路社区,当年莫寿全带领农民闯出的互助合作发展农业生产道路,已经深深影响了村民,敢闯敢为、抱团互助才能成功已成为大家共识。
目前,马路社区已培育1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还与全镇其他村(社区)投资万元共同成立了苗圃专业合作社。这些合作社不仅有效地增加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还带动大量当地群众致富。
随着时代变迁,农民合作社也在不断更迭和发展,但是这里酝酿的创新精神,永远激励着岑溪人在新的时代奋勇向前。
■记者手记
敢闯敢冒敢为天下先
中国花岗岩之都、中国古典三黄鸡之乡、广西科学发展十佳县市、广西砂糖橘之乡……提到岑溪,大家会想到很多极具特色的名片。
所有这些金字招牌,除了凭借毗邻粤港澳的区位优势外,更得益于岑溪人“敢闯敢冒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干劲。
这次深入马路社区采访,除了感受到今昔乡村巨变外,更是在与企业家和群众的促膝长谈中,看到了他们的昂扬精神面貌,感受他们同舟共济的团结,以及不获胜绝不收兵的韧劲。
不忘来时路,才能走好未来路。马路社区的发展是岑溪人拼搏进取的一个缩影。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岑溪人继承“敢闯敢冒敢为天下先”的秉性,毫不动摇实施“东融”战略,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建成更生态宜居、更有吸引力、更具竞争力的桂东南副中心城市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