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讯(记者任社宣)加强企业用工服务,对支持企业生产经营、保持就业局势稳定、促进经济持续增长具有重要作用。面对新冠疫情、经济下行带来的困难和挑战,人社部稳步推进重点企业用工常态化服务机制,着力为重点企业提供全方位、多渠道、常态化的用工服务和指导。各地人社部门积极行动,强化政策落地,细化招聘活动,优化服务方式,深化劳务协作,累计帮助约4.7万家重点企业解决用工需求万余人。
深入落实稳岗政策。各地通过建立长效机制、打出援企稳岗等政策组合拳,大力推进重点企业用工常态化服务。内蒙古包头市实行保障企业用工日调度机制,推进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对接重点项目、重点企业,陕西渭南市建立重点企业用工保障“”调度机制,确立一项调度会议制度,建立两项包抓包联机制,全面落实鼓励吸纳就业、职业能力提升、援企稳岗减负三项保稳就业政策,突出抓好摸清企业用工需求、优化服务保障手段、多方拓展劳动力潜力三项公共就业服务。北京顺义区、门头沟区、丰台区,广东潮州市建立常态化对接服务机制,安徽亳州市建立用工保障奖惩激励机制,江苏南通市、广西上林县建立专员服务制度,开展“一对一”用工指导。北京、山东、安徽、陕西等地出台稳就业扩就业若干举措,全面落实社保补贴、培训补贴、创业贴息贷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等政策,助企稳岗扩就业。其中,安徽宣城市实行“免报直发”,上半年兑现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11万元,惠及企业户;陕西三原县推出“降缓返补扩”政策组合拳,目前发放个人创业担保贷款万元,发放失业保险待遇.14万元。
深度发力招聘活动。各地普遍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月、百日千万网络招聘、高校毕业生招聘会及“直播带岗”等系列招聘活动。江苏举办“百校千企万岗”技校助企送工专项活动,组织全省所技工院校对接家以上列入“产业强链”行动、数字经济类和用工紧缺的重点企业,助力企业复工达产。安徽滁州市,湖南常德市,广西南宁市、岑溪市等地举办夜市招聘会、惠民专场招聘会、公益性岗位招聘会,为大龄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登记失业人员、脱贫人口等重点群体提供服务。北京昌平区、通州区,天津北辰区,辽宁朝阳市,安徽明光市、广德市、淮北市、全椒县,浙江杭州市上杭区分别举办校园云选聘、市长直播带岗、云进百校、抖音入企、短视频荐岗等线上直播招聘活动。
深耕细作就业服务。各地不断加密就业服务,搭建用工需求对接平台。北京建立就业服务指导员、就业服务专员、企业联络员“三员”机制,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上海实施为期3个月的“稳岗纾困攻坚百日行动”,通过线上招聘、直播带岗、在线咨询指导,搭建快速面试和人才匹配通道。陕西西安市和渭南市共建西渭人社公共服务体系,签订合作协议,开展两地就业服务、社保经办、技能人才培养、人力资源服务等方面交流。浙江温州瓯海区推行“企业填单、群众接单、部门买单”的“点单式”服务,湖南邵阳市采取“点穴式”精准服务,通过专员服务、专项服务、专车服务和校企合作等方式,“点对点”满足重点企业用工需求。广西崇左市、玉林市、来宾市,安徽安庆市组建招工小分队,进村入户送岗位、送政策、送服务、送温暖。
深化推动劳务协作。各地通过建立劳务合作基地、开展跨区域劳务对接等方式深化劳务协作。江苏常州市赴云南曲靖市、贵州六盘水市和毕节市开展劳务对接,新建6个劳务合作基地。湖南长沙市组织21支招工小分队带领82家企业,赴省内39个劳务协作县招聘,现场提供职业指导、招聘面试、当场签约等一站式服务,提供岗位近7.8万个。江苏昆山市加强跨区域人力资源供需对接和“点对点”输送,今年累计组织2.4万余名员工输送至重点龙头企业。安徽芜湖市、马鞍山市、滁州市等地带领企业前往阜阳市、亳州市、宿州市等皖北地区开展两皖劳务对接,赴河南、山西、云南、贵州、甘肃等省开展跨省劳务协作。浙江台州市、江苏扬州市、广西梧州市外派工作组,开展“点对点”跨省用工协作。
编辑:祝云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