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袁琳通讯员蒋林林郭大涛文/图
5月,全区各地不少人走进凌云、田林等县油茶低产林改造示范点,看到老油茶林经过低改后,累累硕果压弯了枝头,惊叹老树复垦抽新枝,油茶低改再逢春。
“砍枝伤根”产量反增
凌云县下甲镇双达村原本保留不少百年原生老油茶树,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又种下上万亩油茶林。跟全区各地情况差不多,双达村老一辈种油茶,也是用实生苗或点播造林,品种混杂、疏密不均。几十年过去了,油茶林老化严重,长得较密的地方,村民也舍不得砍掉多余枝条。加之杂灌、寄生枝交织,以致老油茶林产量很低,有的甚至多年没有开花结果。
根据广西林科院油茶研究所所长陈国臣教授的定义,油茶低产林指8年以上树龄年产油量在每亩10公斤以下的油茶成林。双达村低改前的油茶林便是如此。
年底,长年在外做装修工程的双达村村民杨国峰,返乡联合村民成立了油茶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刚成立,百色市林业部门派来技术人员,送来帮扶资金和免费肥料,首要大事就是改造油茶低产林。
抚育改造是好事,村民都非常欢迎。可是,一听说低改要砍枝,复垦会伤根,甚至还要伐掉老弱病残的油茶树,村民们心疼了。他们有自己的算法,一根枝条每年结10多个茶果,每株树砍掉几根,一亩地得少结多少果?况且复垦伤树根,生怕把树折腾死。
杨国峰和技术员挨家挨户说好话,经常谈到半夜三更,但村民坚决不准动树。最后,杨国峰只好从自家和村干部的油茶林下手。经过“损枝断根”一番“折腾”后,老油茶林第二年花果满枝,第三年丰产了。平均亩产油量由原来的6公斤提高到45公斤。油茶低产林改造成功,让乡亲们大开眼界,双达村万亩油茶低产林改造一举打开局面。
—年,合作社共实施油茶低产林改造1.15万亩。年,合作社部分油茶林亩产油量提高到85公斤。
嫁接换冠连年稳赚
据了解,全区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主要有三种:抚育施肥改造、嫁接换冠改造、更新改造。凌云县双达村主要采用了抚育施肥改造技术,而田林县油茶高位嫁接换冠示范园则采用了嫁接换冠改造技术。
田林县油茶高位嫁接换冠示范园位于利周瑶族乡和平村平坤屯。年,由田林县林业局出资,广西林科院技术支持,采用良种穗条嫁接换冠、复垦、培土施肥、除草抚育、生物防治病虫害等措施改造培育。年开始挂果,产量逐年稳步提高:年平均亩产鲜果公斤、年公斤、年公斤、年公斤、年公斤、年公斤。通过示范园应用高位嫁接换冠技术试验推广,目前已带动田林县14个乡镇发展高位嫁接换冠示范点50个。
自治区林业局二级巡视员蒋桂雄大范围调研发现,目前,全区油茶低产林改造面临两大难题,一是改不了,二是改不好。凌云县双达村、田林县和平村用事实证明了,油茶低产林改得了也改得好。
措施不到位、增产不明显是油茶低产林改不好的关键因素。田林县林业局突破技术瓶颈的经验:理论专题讲座与实践操作“两个一”(即讲一堂技术辅导课、办一个现场操作培训)相结合,强化技术传授。
田林县组建了90人的“林业科技推广专员+责任林技人员+乡土人才”团队,以及75人的农民油茶嫁接换冠技术团队。“十三五”期间,全县举办油茶栽培、低产林改造技术培训班期,培训人员1.02万人次。
年,利周瑶族乡和平村平坤屯村民黄达能组建的农民油茶低产林嫁接换冠改造技术团队,为全县油茶嫁接换冠工作提供专业化服务,先后实施油茶低改亩。该技术团队嫁接换冠改造后,油茶成活率超过90%。年,黄达能入选首批全国木本油料“一线工匠人才”库,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聘为“乡土专家”。
在田林县平布村油茶低产林改造示范区,新嫁接换冠1年多的油茶林长势很好,每个嫁接芽都抽出半米多长的枝条。该示范园规划面积亩,已全部完成改造,是目前百色市最大的油茶大树嫁接换冠示范基地,也是平布村集体经济和村民联营比较成功的典型。
平布村地处利周瑶族乡东部,壮、汉、瑶3个民族聚居于此,全村贫困人口超过40%,年底全部脱贫。
油茶低产林改造增加了平布村村民收入,巩固脱贫成果,意义重大。年5月,平布村成立了油茶专业合作社,村集体以帮扶企业万元捐款作为资金来源,户名村民以油茶林入股,通过“村集体+油茶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推进油茶低产林改造。预计改造后第3年开始挂果、第5年丰产,产油量将提高4—5倍,基地年产总值将达万元;入股农户年收入1.5万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50万元,实现村集体和农户双赢共富。
陈国臣教授用年全区测产数据证明,广西油茶低产林改造效果明显。凌云县泗城、尤加、下甲等乡镇实施抚育改造的油茶低产林,平均亩产油量21.08公斤;西林县八达镇坡皿村实施抚育改造后,平均亩产油量29.99公斤,比低改前7.5公斤增产%;三江侗族自治县斗江镇斗江社区江口屯实施嫁接换冠改造后,平均亩产油量57.47公斤;岑溪市糯垌镇黄堂村岑软家系回宿更新,平均亩产油量20.29公斤。
示范引领破浪前行
据初步统计,我区油茶优良高产品种种植只有约30%,70%没有经过选优的本地普通油茶品种,长期疏于管理,生长衰退,且基本由群众个人经营,收益较低。从年测定结果初步分析,全区测定的油茶林分亩产茶油在0.2—91.86公斤,亩产茶油30公斤以上的林分不到15%。因此,实施油茶林改造提产空间很大,也是群众受益最快、最直接的办法。
年1月8日,自治区林业局召开了区直林场油茶“双千”计划工作座谈会,具体部署了区直林场推进实施油茶“双千”计划,带头推进油茶低产林改造工作。2月4日,自治区林业局印发《关于抓好区直林场实施油茶“双千”计划相关工作的通知》,提出区直林场要努力实现“提升油茶产出水平、做好机制模式示范”两大目标,重点做好油茶基地建设、低产林改造工作。
自治区林业局副局长陆志星说,各区直林场要积极带头建设高标准油茶示范基地和油茶低产林改造示范基地,为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树典型、作标杆。同时,各级林业主管部门也要大力支持区直林场开展油茶托管服务工作,每个市至少共建一个油茶托管服务示范点。
目前,全区有油茶低产林约万亩,平均亩产油量不足10公斤。如果油茶低产林全部改造成功,平均亩产油量超过20公斤,每亩产值将超过元,全区油茶低产林将不再低产,年总产值超过亿元。
本文来源:广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