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铸辉煌凝心聚力谱华章
——新中国成立70年广西教育改革发展纪实
幼儿入园晨检。
北海市涠洲岛幼儿园全貌。
百色市逸夫小学的孩子们一起放声歌唱爱国歌曲《国家》。
南宁师范大学南宁教育园区校区。
南宁二中进行文明礼仪培训。
广西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百年名校——岑溪中学。
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镇中心幼儿园的孩子们与当地群众用侗族语言和普通话表演双语童谣。
广西师范大学雁山校区体育场。
年高职高专院校“招生宣传大篷车”活动启动。
年全区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普通高校毕业生现场招聘会。
职业院校“走出去”与“请进来”,对外交流活跃。
广西科技大学柳东校区正式启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强国富民,育人为先”“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扫盲运动,恢复高考,实行义务教育……
70年砥砺奋进,70载沧桑巨变。广西作为老、少、边、山、穷地区,紧随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步伐,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民族教育、对外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1学前教育从资源匮乏到普及普惠
年,广西有幼儿园、保育院31所、保教人员79人、入园幼儿人。由于当时办学条件匮乏、设施简陋,专业教师数量不足,这些幼儿园、保育院更多是托管照看幼儿性质的,难以开展其它教育教学活动。
年以来,国家实施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推动各地新建、改扩建公办园,利用中小学增设附属幼儿园,支持城镇街道和农村集体举办公办园,扶持普惠性民办园发展。我区先后出台三期《广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年、-年、-年),广西学前教育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年,广西有幼儿园1.25万所、幼儿园教师8.95万人,幼儿在园人数.8万人,学前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5.6%,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了3.9个百分点,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覆盖率达64.7%,全区乡镇中心幼儿园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2义务教育从入学难迈入优质均衡
年,广西有普通小学1.3万所、小学教师3.3万人、在校学生49万人;初中所、在校学生3.1万人。
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决定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年,国家颁布了义务教育法,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最重要的一项教育法,是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的根本大法,标志着中国已确立了义务教育制度。经过10多年的努力,年,我国初步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
广西由于属于西部落后省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时间要晚一些。从年开始,自治区党委、政府开始实施“两基”攻坚计划(即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经过21年“苦战”,在年广西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目标,率先在全国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中通过国家验收,荣获西部地区“两基”攻坚成就奖。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目标来自不易,凝聚了各族干部群众实干苦干的艰辛汗水,每一页都写满了壮乡儿女战天斗地的壮志豪情。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着力提升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办学水平,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年,全国有个县义务教育发展实现基本均衡,占全国总县数的92.7%;广西94个县通过国家评估验收,占广西总县数的85.5%,单去年我区就有43个县通过国家评估验收,广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速度在加快。
3高中教育从规模极小到加速普及
年,广西只有43所普通高中,招生人数仅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普通高中教育进入加速普及阶段。年全国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8.8%,较年的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2.5%,上升了6.3个百分点。-年,自治区实施高中阶段教育突破发展工程,新建普通高中55所、改扩建所,支持所普通高中偿还建设贷款利息,极大地改善了薄弱地区教育资源不足和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年底,全区有普通高中所、在校生.58万人。
4职业教育从门类单一到体系齐全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立足当时经济发展建设的实际情况,将职业教育定位为技术教育,建立健全各类制度。年,国家确定培养大量各类中级技术人才,特别是国防建设和重工业人才,极大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为国家各条建设战线输送了大批技术骨干能手。年,全国有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所、教师人数8万人、在校生人数63.6万人。尽管如此,职业教育一直到改革开放前发展都比较缓慢。年,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中等教育发展极不协调,教育结构不甚合理,中等职业教育远远落后于普通高中教育,要大力兴办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此后国家不断建构并完善职业教育发展体系,推动了职业教育的长足发展。
自治区从-年连续实施三期职业教育三年攻坚计划,累计投入亿元以上资金改善校园、校舍、图书、设备条件,以及建设所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15所示范性高职院校、个中高职实训基地,积极推进了职业教育从“资助”到“免费”。截至年,广西各类职业院校达所,有5所高职院校进入全国前名,32所中职学校入选全国0所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性中职学校。如今,广西的职业教育已是一张亮眼的新名片,培养的人才炙手可热。今年4月,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单独对口招生,近1.2万人竞争多个考试名额,其中最热门的高速铁路客运乘务专业仅招生80人,但报名人数已达人次。
5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
年,全国有普通高等学校所、专任教师2万人、在校生11.7万人。年秋天,恢复高考的消息传遍全国。百色是当时全国先期恢复高考的试点地区。广西党政领导对教育部确定百色试点非常重视,从全区各高校、中专、有关行政部门抽调多人组成试点工作队前往百色。百色试点的每一步的工作进展都及时上报到教育部,教育部再根据百色的情况,将工作总结下发到全国各地,对全国各地高考进行指导。然而,当时高考的录取率非常低,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
年,广西全区有45万多人报名参加高考,录取人数仅人左右,录取率仅为1.5%。换句话说,个考生里,只有3人能上大学。年,我区高考考生规模达46万,较年增加6万余人;近所普通高校在我区共录取42万余人,比年增加5.6万余人,两项均创历史新高。其中,录取统考考生28.7万余人,分类考试录取考生近13.3万人;区内院校录取考生33.2万余人,区外院校录取考生8.8万余人。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情况得到了根本性改变。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大众化阶段。(国际上通常认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15%以下属于精英教育阶段,15%-50%为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50%以上为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年的1.6%提高到48.1%,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年,广西共有高等学校81所,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77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39%。
6民族教育从相对落后到蓬勃发展
新中国成立时,全国有文盲2.9亿人,80%以上的人不会识字、写字,少数民族地区尤甚。我区稳步发展民族教育,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群众受教育权利进一步得到保障。
年4月,自治区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实施意见》,逐步健全教育资源向民族地区、民族学校和民族学生倾斜的机制。
我区大力举办民族班和民族预科班,高校民族班、自治区级中小学民族班在校生近6万人,民族预科班在校生人。实施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招收培养硕士名、博士4名。深入开展学校民族团结和民族文化教育,评估确认81所自治区民族文化教育示范学校。稳妥开展壮汉双语教育,全区壮汉双语学校达所,4所高中开展壮语文教学,实现高中壮语文教学零的突破。年,全区少数民族在校生.18万人,占全区各级各类在校生的37.02%,少数民族学生接受各级各类教育机会不断扩大。年,全区共有普通高校少数民族毕业生7.2万人,占毕业生总数的32.4%。年1月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教育促进条例》正式施行。
7教育交流合作从少有来往到全面开放
自治区政府与复旦大学、厦门大学等多所国内知名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我区建设桂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中心,建立与台湾每年轮流举办桂台教育论坛、师生互访交流常态化合作机制。在南宁成功举办5届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展暨论坛。在东盟等国家成功举办22场“留学广西”国际教育展,建立了7所孔子学院。实施“职业教育伴随企业走出去”行动,和东盟各国近多所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年,来桂留学生达到人(比8年的人增长了%),其中东盟学生人,广西已成为全国接收东盟国家留学生最多的省区之一。年,我区赴境外留学、研修的高校在校生人数为人,其中赴东盟国家学习进修人数人,占比67.45%。近年来,通过各类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基地),为东盟国家培训各类人才多人。
年1月,我区出台《广西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按照计划,我区实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工程、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工程、普通高中突破发展工程、现代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工程、高等学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教育开放发展工程、教师队伍提质增量工程、教育信息化推进工程等八大工程。到年,广西教育资源进一步扩大,教育内涵发展水平显著提高,教育治理能力不断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有效增强,教育发展成果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90%、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0%,基本普及15年教育,基本建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高等教育进入内涵式发展新阶段,全面实现广西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目标,新时代广西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
广西教育事业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本版文图均由自治区教育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