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明朝时,现广西岑溪市的一位当朝状元出的上联。但是,直至今日,也没有人能工整地对出下联来。甚至,曾经有县府出重金征集下联,结果,也是因为没有人能对得出下联,而不了了之。
这是一句正规的对联,完全符合对联的规则。此句是属于拆字句,是将两个字分拆,而组成一句联句。而这两个字,恰好是一个地名,岑溪县,现在是县级市,是那位当朝状元的家乡,是故土,也是故地。
像这样的句子,一般人会想到,也是去寻找相同的地名来对应。这是可以的,但是,这样对很难对得工整,更难对得佳句来。
因为,意境不同,对句就很难对得工整。此句的意境是空间在岑溪,如果,用岑溪以外的空间来对,就不可能对得工整了,属于空对了。
我们在前面的文章中,也曾经对了一句下联,犯有同样的错误,此下联就是:
上联:岑溪山水今奚在,
下联:百色白巴古久存。
百色白巴古久存。虽然,对应也是工整,但是,岑溪与百色不是同一意境,而且,下联也没有强于上联的趋势。所以,这句联句是不理想的,应属平庸之句。
因此,我们现在再来对一句,这句下联就是:
上联:岑溪山水今奚在,
下联:故地土文古也存。
像这种句子,我们应从“今奚在”这三个字对应着手,寻找对应的词,首先考虑今最佳对应词就是古。然后,再寻找奚的对应词,最后选也为最佳对应词,而在则是附加的,这字好找,与在对应的词即可。
接着,就寻找古和也为偏旁部首的字,进行对比对应效果。最终选得故地两字比较理想。通过这一系统的研究对比,工整的下联就容易出来了,此下联就是:
上联:岑溪山水今奚在,
下联:故地土文古也言。
这样,这副对联,就完整地表达了岑溪的山水和风土人情。
上联是表述岑溪的山水,而下联却表达了故地的风土人情,下联也回应了上联的问题:就是古人传承下的乡土文化,现在都依然存在,何况是山水呢?侧面回答了上联的问题,说明岑溪山水依在。
在情感上,显然,下联的故地比上联的岑溪浓重,同时,土文比山水更有地方特色,更能代表地方特征。因此,此下联已优胜上联。
故地土文古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