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溪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天津南开区空调维修清洗电话天津南开区空 [复制链接]

1#

问:世人公认,水汶人普遍“好倾”,相互之间认同感强,待人真诚,热情好客。如此鲜明的集体特质是如何积淀的?答: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一方性情,一方传承。

新潮找人

本文话题,“友邦”不必惊诧。

年秋,柳州卫校的吴兆森等找老乡。跑到柳州钢铁厂宿舍区用岑溪话大喊:“岑溪佬——,有岑溪佬某?”不一会,10多个脑袋探头相问:“有乜事?”。招呼他们吃饭的,半数是水汶人,众老乡惊讶于如此找人,算新潮了。——毕业后,吴君两人响应号召,去金秀县大瑶山工作,还上了广西日报头版!

入门为客

有情饮水饱,入门为客,水汶乡民普遍认同此理。只要靠近家门,总是拉得长长的声音先灌入耳朵——入屋吃粥啰喂……甚至有时,还蛮不讲理出手拖客人,边拉边理论,“那么久没见你,冇入屋坐坐,怎么对得住你啰?”进得家门,稍事安顿,叮叮当当一阵响,热气腾腾的白粥,连同黑榄、萝卜干旋风一般端上来。完了主人忐忑不安,弯起双手背,擦衫襟,连连赔不是:“农村人不习惯饮茶,冇茶水吃,吃粥饱肚又解渴……”爱吃烟的,旱烟袋一递,或水烟筒“咕噜咕噜”一响,火红的烟头忽明忽暗,深吸一口,白烟雾往空中徐徐一喷,“呀——”,那爽啊,赛过活神仙。

要告别了,不叠道歉:“没吃到什么好东西呀!”然后千叮万嘱:“得空又来喔,冇要隔太久哦。”遇到久未走动的稀客,还忘不了幽他一默,“门前长荆棘啦,好在现在挑开了,常来喔!”。走出半里地,回望还见主人在山岭上直招手哩。不目送你到依稀未见处,断不会回转的,连同那条遇客就摇尾巴的看门狗。

待客之道

遇上贵客,或客人呆的时间稍长,劏鸡磨豆腐是必然的。穷时候,这是水汶人待客的最高境界。主人说要杀鸡,绝不是装装样。正在游荡的鸡,“谷谷谷……”边呼唤边撒把谷米,一抓,手起刀落,脱毛,开膛,不到一个时辰工夫,皮*肉嫩的白斩鸡就端上来。有时做豆腐来不及,马上到村里买油腐,韭菜一酿,油腐特有的香气扑鼻。灶火红红映脸庞,锅铲“嚯嚯”响叮当。菜煮大锅“滋滋”叫,饭在碗中热气腾。鸡汤甜味喷喷香,欢笑声语绕屋梁。席间,夹菜劝菜欢声起,抢添粥饭互不让;此起彼伏声连声,浓浓乡情溢言表。最后还不忘自责:“没有什么菜,要吃饱饭喔”。饭毕,晚辈早把刷牙水送上。如果好点小烧酒的,主客把酒话桑麻。红日西沉,月出东山,双方微醉方罢休。

饮食文化

交通便利后,饮食文化相互渗透。有人对水汶豆腐、油腐酿韭菜颇有微词,以为是吝啬。殊不知,过去荷包不够丰满是其一,其二是居住地远离圩镇难买肉。一般人不知道,小品种韭菜充分吸收阳光和养份后,无论生熟,皆满屋溢香。如今肉馅舒畅了,但韭菜的淳朴令人怀想。韭菜做豆腐、油腐馅,梁祝绝配。犹如晒制上等腊肉和香肠,需配冬至前后霜风天的风与温和的阳光,天合之作也。韭菜酿,返璞归真,乃一片冰心在玉壶。有了对韭菜的认同,水汶人就很容易识别。在集市,凡是论斤购买韭菜的,即使不开口,十有八九是水汶人,一问一个准。

地形地貌

云开大山斜插,两省三县七镇相围,水汶便老老实实地藏在群山褶皱中间。水汶人渴望奔前程,老天偏安排了石牛岭,横亘在家门口。岭顶那棵永远丈把高的石牛松,目送奔波在陡峭弯弯山路上无奈的游子。跨过石牛岭,就是一片光明。回望*华河,像彩绸当空一抖,与东南西北中几座大山多情缠绕,隔出几块小盆地。23个村庄星罗棋布,如同珍珠撒向大地。盆地内,夹在大山与小溪之间的三两个村寨聚集起来,阡陌相连,鸡犬相闻,同声同气,就成了酿造亲情的据点。几个据点,又连成数条感情纽带。独特的地形地貌,闻声三分亲,就理所当然了。

书香贤镇

世代乡贤,把互相敬重的家风弘扬和延续。地处偏远,除当兵、招工外,子弟唯一出路便是读书。日子过得狼狈,穷到锅头挂上墙的人家,真真正正就挖松根当柴卖,卖了送孩子念书。养猪活狗,加上乡邻互助,更有了上进的动力。老人常把“不读书就没有出路”挂嘴边。

树立了学习榜样,邻里争相传颂。上屋教仔下屋跟着学,一带二,二带四,皆以读书为荣。相互影响,书香门第遂多。

大芒山周边人忠厚温婉,舞文弄墨的居多;

石牛岭脚人温和文雅,盛产教书先生;

石根山两侧人刚强务实,从*和科研人不少;

土柱顶旁“尚智、商勇、尚仁”人古朴;

严垌、三村、竹兰人赤诚,都点子多而出“师爷”人物;

浪伞顶侧人通情达理,管理人才顶呱呱;石庙附近人多精明勇猛,外向爱思考人才显;

堂秀岭下人刚柔并济,文武人才兼备。——民国年间南京比武,让“一代南拳王”梁芳伍名震天下。古道热肠,柔情侠骨,他的故事至今在两广传扬。

远亲近邻

“一家老表三村舅”的现象在水汶相当普遍。由于水汶大姓相对聚居,婚恋范围就自然转到近邻村镇,远则到大隆、梨木和吉太,更远当属广东省信宜、罗定一带。说是跨省,其实方圆也不过数十公里。有一天,如果你走到大芒山两广村寨,亲戚外,不断有人亲热唤你到屋里坐坐……不要困惑,拐几个弯都是转折亲。好客的水汶人还爱屋及乌,把近邻的梨木和大隆合称梨水线,勾肩搭背道亲热。

虽也有别的乡镇地貌相似,也流行认亲戚,但难以营造出这样的氛围。皆因有的山区镇人居住分散,往来不便,相帮不易,情感较浅;有的垌面地区,交通相对方便,万事不求人。天长日久,认同变淡,情感被稀释了。水汶人不是这样的,“能帮则帮”是口头禅,笃信“山水也会相逢”。

有位新媳妇,结婚一段时间后,忽然发现家里的物件一天比一天少,连家里那堆稻谷也矮了三分。追问再三,老公吞吞吐吐道来,好多东西都是邻居凑来的,目的是帮助老大不小的他成亲。小媳妇想起了几次登门相亲时候,都有附近村寨的邻居登门,总是轮番称赞男方勤劳,总是强调家中物件够多,总是说他厚道能干。现如今,生米煮成熟饭,哭笑不得。见低头“认罪”的丈夫,涨红了脸,声音发抖,结结巴巴蛮可怜,于是一声长长叹气,嗔骂几句,收起眼泪,把新家操持。日子过久了,鸡零狗碎,今天已经升级为祖母了还向子女“控诉”——“我是被你爸和邻居合伙‘骗’来的!”

圩市热闹

水汶有圩市,开埠早,是一个“冶炼”水汶人感情的大熔炉。水汶圩头枕*华河,有几百年历史。现在,圩头还悬挂清朝知县的题字,可惜已经摇摇欲坠,再不保护就要完蛋。

过去,*华河水路上通广东信宜,下达梧州、广州,人流、物流、信息流在这里聚散。“工”字旧街,商铺林立,人潮涌涌。每逢圩日,熙熙攘攘。小孩拨开腿的森林,欢喜雀跃,追寻钟爱的食物;大人目光越过脑袋之间的缝隙,寻觅亲朋好友。或沿街而立,或到相熟的店铺促膝长谈,或到远近闻名的水汶大食堂相聚。厨房师傅征求意见:“炒事?搂事?碌事?”一碟或炒或拌汤的米粉上桌,问老人身体,问小孩学业,问青年男女婚嫁。说家长里短,道难堪之事。讲到堵心处,有人抹泪,另一人忙递手绢帮打气;说到日子过得欢喜,猛击对方肩头,“哎哟”抱成一团,米粉也不吃了。赶圩,变成赶感情的圩场。日子,水一样流淌;互爱,蜜一样酿造;乡情,酒一样香醇。

关鸭返飞

有个故事,卖出的番鸭(俗称关鸭)能“飞”回家。小孙子放晚学回家,发现一群番鸭被祖父卖了,滚地嚎哭:“我要我的鸭子,我要你赔!”母亲劝说:“散圩那么久了,可能买家已经把鸭子杀了,隔山远水,以后再养一批啰!”“我不管,从小我养到大,我要我的宝贝!”好在记得买主,祖父只好涉水过河,深一脚浅一脚赶到买主家。说明原委,买主笑答:“幸好是留明天办事用,放心!”于是,留饭,物送归原主,买卖双方笑别。——后来也许这些鸭子杀了,也许还没有杀。

家乡遗风

即使浪迹天涯,水汶人也不忘家乡遗风。岑溪,是广西三大“侨乡”之一,水汶则是岑溪最大的侨乡。海外水汶人抱团取暖,筹钱捐物,回报家乡。当然,水汶也不是世外桃源,也有不和谐的人和事。重情轻利,使得水汶老板不多。但人与人之间,密切往来,真诚相待,不求回报,始终是主流。时间是磨石,情谊是*豆,世代相磨,不榨出浓浓的豆浆来才怪呢!

水汶特质,就是这样炼成的。

焦虑?暖心

包茂高速水汶段几经波折,历时6年,年才通车。无论焦虑还是暖心窝,水汶人比任何一段路都来得强烈。历史上,茂名海边的盐,是水汶人祖祖辈辈翻山越岭,肩挑背扛,用脚,走山心村的马岭输送到市区。坊间常有人惊讶于水汶菜咸。盐比岑城便宜,菜少,不就只好多放盐悭着吃么?几多心酸,几多血泪,几多无奈。昔日有班车,几个钟头老牛爬坡。现在,一条4.3公里的广西最长隧道穿越山心,才20分钟。是跨越,还是轮回?出发时,吩咐家人煮饭,饭刚飘香人就到,那份欣喜非水汶人无法体会。隐约的担心来了,路通车畅,纯朴民风还能长存么?

刚山柔水

出门在外,一句水汶方言:“d水好艮!”水汶人的烙印就暴露无遗。“你又系水汶嘎?边只村?姓乜嘢?”乡音三句,甜香软糯。刚山柔水,涌上心头。故乡就浮现在眼前,*华河水就在身边“哗哗”流淌。

文丨梁新民

图丨梁新民网络

云开大山梁新民

原创不易,请多赞赏,鼓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