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溪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订,是在保护坏小 [复制链接]

1#
北京一次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sfxbdf/

年10月17日,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议表决通过,自年6月1日起实施。而这一天正好是六一儿童节,被认为是国家为保护未成年人而送出的一份礼物。#我国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

此消息一出,社会各界反响不一,有人对此称赞有加,有人对此持有异议:这不就是在保护凌驾于法律之上的坏小孩吗?那么修订版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又有了哪些新内容呢?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未成年人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为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根据宪法,制定的法律。

本次修改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由原来的72条法规增至条,多了整整60条新规,其中有两个最大的亮点:

一、12至14岁故意杀人等犯罪或将负刑责

年11月,重庆10岁女童无故殴打一男婴并致其从25楼坠地;年7月,广西岑溪市诚谏镇石桥村一个13岁的少年杀害分别为8岁、7岁和4岁的儿童;年10月,13岁的大连男孩蔡某某将同一小区的10岁女孩淇淇(化名)杀害,并抛尸灌木丛……

诸如此类“小恶魔们”杀人不偿命的新闻报道屡见不鲜,一个个鲜活真实的报道不断的刺痛着人民群众的神经,小恶魔们究竟由谁惩治?这次修改法给出了令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复:以教育为主,以惩罚为辅的,但也绝不会纵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因此,别再说《未成年保护法》是在保护坏小孩了。

二、《未成年人保护法》首次对“学生欺凌”进行定义

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关规定,学生欺凌,是指发生在学生之间,一方蓄意或者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压、侮辱,造成另一方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者精神损害的行为。并明确规定了学校在学生欺凌及校园性侵的防控与处置机制。

很明显,随着学生欺凌行为的日益增多,国家首次对学生欺凌进行定义,出台相应的法律条款,是为了保护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同时也是在用法律震慑那些没有心存敬畏,尚未厘清人生观的同学。

校园欺凌有何危害?我们又应如何看待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危害极大,影响其各个方面,我们必须对校园欺凌加以制止!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个沉重的案例。

年9月16日8时40分左右,都安瑶族自治县安阳中学九年级学生黄某轩与八年级学生韦某存因发生口角、争执,致使韦某存从学校教学楼四楼跌落到一楼球场边的塑胶跑道上。

事后,韦某存同学经抢救幸存下来,而黄某轩则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施暴者反倒被受欺凌的同学丢下四楼高的教学楼……这更是引起了我们的深思。

对受欺凌同学来说,他们会生活在校园欺凌的阴影之中,影响到学业和心里的健康发展,严重的甚至身体受到严重伤害以致不能正常维系生命。长期发展下去可能会导致孩子形成反社会人格,从受害者变成施暴者。

对施暴者来说,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施暴经历被纳入个人信息,当他们洗心革面重返社会进行全新的生活时,也很难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对父母来说,没有能及时的发现孩子的心理异常,无法修复孩子心理的创伤或挽救孩子的生命,将是做父母的一辈子的懊悔和遗憾。

对于整个社会而言,这绝对不会是大家所期待看到的画面,这不仅影响了整体的优良社会风气,也会一定程度上的助推了施暴群体的施暴心理。对社会的良续发展起着阻碍的作用。

对于校园霸凌现象,我们要回归现实正视问题——《未成年人保护法》首次定义“学生欺凌”,真的能有效预防和遏制校园欺凌现象吗?

王老师认为,《未成年人保护法》首次定义“学生欺凌”,是可以有效预防和遏制校园欺凌现象的!虽然这是国家首次在法律层面定义“学生欺凌”,但是我们依然能感受到国家对预防校园欺凌现象的重视。

如今,“向校园欺凌说不!”的心理教育已经融入到绝大多数学生们的心中,加上此次以法律的形式,首次定义“学生欺凌”,给了同学们更为强大的法律护盾与法律利剑,使同学们能更勇敢的维护自己的人格权益。同时也在警示着“迷途的孩子”,千万不要误入歧途!

在校园生活中,我们该如何预防和避免校园欺凌?

作为学生,大家在面对校园欺凌时,一定要学会以下四点:

1.遇到欺凌现象不要害怕。因为施暴者大多选择胆小懦弱的人进行施暴,所以预感自己即将会被施暴也不要害怕。调节好环境的氛围,避免不必要的肢体和语言上冲突,抓住时机脱身。

2.要及时向老师和家长汇报。虽然我们学生不要逞一时之勇,但也不能纵容施暴者的行为。这不仅保护了我们自己,也是在保护其他同学。

3.要注重和同学们的人际关系。脱离了集体的人,很容易成为施暴者的选择对象,而且远离集体也很容易造成心理上感情需求的缺失。

4.谨慎交友。多和品德优良的学生交好,避免结交社会不良人员。

作为家长和老师,要经常和学生进行积极的沟通,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异常,及时纠正不良的思想作风,毕竟父母的格局决定着孩子的结局,老师的态度决定着学生的态度。

结语

让我们为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称赞,向校园欺凌大声说不!毕竟,守护好我们的孩子,就是守护好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

对于《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订,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评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